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人文交院】《人文大讲堂》之“传统穿越”:《伦理与法理的冲突与融合:由<论语>里的“亲亲相隐”说开去》

发布日期:2016-12-20 作者: 来源: 点击:

2016年12月15日下午14:30-16:30,2016年度《人文大讲堂》第四期在花都校区的阶梯教室按计划如期开讲。本期围绕“传统穿越”主题,邀请到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政管学院毛国民教授作题为《伦理与法理的冲突与融合:由< 论语>里的“亲亲相隐”说开去》的专题讲座。人文社科部和各二级学院师生近200余人聆听了本次讲座。

毛教授首先用一个“假如你的父亲犯了法,你会不会去举报他”的互动问题开启了讲座。紧接着为大家阐述了在中国古代与“亲亲相隐”类似的几个经典故事和与之相应的法制历程,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对中国国民影响深远的儒家文化对这个话题的讨论是有鉴于今的。并由中而西,简洁扼要的介绍了国外孟德斯鸠等思想家和国外法律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和观点,从而揭示出人性与法治在此处的纠结与冲突。通过传统照察现代,援引西方对比中国,毛教授认为亲隐与法治并不应对立,虽然中国的现行法律体系与西方有所不同,但是在孔子和柏拉图等大思想家那里,在对待伦理与法理的冲突中态度都是一致的。毛教授主张“仁于内而义于外”,充分肯定了郭店楚简《六德篇》中:“人有六德,三亲不断。门内之治恩掩义,门外之治义斩恩”的观点。最后,毛教授总结说,“法律不能违背人性。法理有据于人情,法律又规范人情,人情和法律之间是统一的,不是绝对对立的。”

毛教授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将高深玄奥的哲学话题变得饶有趣味。在随后的互动环节,师生踊跃提问,气氛热烈。毛教授高度肯定了我校学生的提问水平,并针对学生提出的“康德与边沁在伦理方面的差异?”给予了解答,也对“妻子与母亲掉到河里,你救谁?”等现实而尖锐问题给予一一回应。毛教授对于古今中西关于伦理与法理关系的独到见解,大量鲜活的实例,及逻辑严谨的理论分析,不仅开阔了视野,而且给予了现场师生极大的启发。

毛国民,中山大学中国哲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政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副院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辩论队指导教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中西政治哲学比较研究。参与国家级、主持教育部与省部校各级课题10多项,在《哲学研究》、《学术研究》等杂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一部。主讲《论语导读》、《政治哲学经典选读》等课程,多次获得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文 图/魏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