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大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感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有效提升我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在大量前期密集调研的基础上,我校将广州民俗博物馆设立为校外人文素质教育基地。2015年5月21日下午,基地的签约、挂牌仪式在双方单位领导的见证下顺利举行。学校党委副书记李爱卿、北校区管理办副主任谢东建、人文社科部部分骨干教师和学生代表以及广民俗博物馆馆长江毅、副馆长陈文秀及全体干部职工出席。

广州民俗博物馆位于花都区三华村,与我校北校区的距离不足3公里,是在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的基础上,融合了岭南灰塑、珐琅、粤剧、盆景等岭南传统文化资源而设立的,已被广州市政府确立为“十二五”期间重点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和战略性基础设施文化类项目。
广州民俗博物馆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岭南建筑、广东民俗等文化资源,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校外活动场所。共建基地后,我校人文社科部将组织教师团队对其中蕴含的文化资源进行整理并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中去,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此外,还将定期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并纳入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大学生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有效提升教学实效性。
共建仪式结束后,我院师生90余人在该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灰塑工艺展、珐琅精品展、粤剧印象馆等。参观中,广大师生对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技艺精湛的珐琅制作工艺、栩栩如生的灰塑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深了对岭南建筑、民俗文化的了解,也促使更多年轻人关注中华传统技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
|